当备孕迟迟未能成功时,精液分析是客观的起点。标准化检测可判断精子浓度、运动能力和形态是否满足受精所需。本文提供一份实操指南:真实费用区间、最新WHO标准、清晰的准备步骤,以及能切实改善精液质量的措施。
什么是精液分析(精液常规)?
用于评估男性生育力的实验室检查。常见指标包括:
- 射精量(ml)
- 精子浓度(百万/ml)与总数(每次射精)
- 运动力(总运动与前向运动)
- 形态学(正常形态精子比例)
- 活力/生存率(存活精子比例)
- pH及白细胞(炎症线索)
各项测量遵循国际标准流程,并应结合临床背景解读(病史、随访趋势及相关检查)。
何时需要做精液分析?
如在12个月内规律同房且未避孕仍未受孕,建议开始评估。存在风险因素时应更早检测(如精索静脉曲张、隐睾、接受过放化疗等)。结构化诊疗路径可参考EAU 男性不育指南。
- 原发/继发不育
- 性激素异常或青春期发育异常
- 输精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前/后评估
- 反复流产
- 既往盆腔手术或放疗史
精液分析——费用与报销(中国内地)
在中国的私立或自费门诊常见价格:每次约¥100–¥300,具体与城市、机构与检测项目范围有关。若有明确医学指征,部分项目可按当地政策或商业保险条款报销,需与就诊机构确认。生殖中心常提供含复检的套餐。注意:结果存在生理波动——建议约6周后复查,以降低偶然误差和个体变异的影响。
检查流程与准备
检查前准备
- 禁欲3–5天(便于结果可比)
- 发热/急性感染时避免检测;不建议长时间桑拿
- 尽量减少酒精与烟草;保证睡眠并管理压力
标本采集
- 用清水与肥皂清洁双手及阴茎
- 勿使用含添加剂的润滑剂或安全套
- 将全部射精液收集至无菌容器
- 如在家取样,应保持接近体温(约37 °C),并在60分钟内送达实验室
实验室将依据WHO手册,采用标准化显微/数字化方法完成检测。
WHO参考值(第6版,2021)
WHO参考手册给出的下限阈值包括:
- 体积:≥ 1.5 ml
- 浓度:≥ 15 百万/ml
- 总数:≥ 39 百万/次射精
- 总运动率:≥ 40%
- 前向运动率:≥ 32%
- 正常形态:≥ 4%
- 活力:≥ 58%
- pH:≥ 7.2
低于阈值并不等同于必然不育,但需由医生结合病情解释并随访。
实验室质量:如何辨别专业机构
- 具备第三方认证(如 DIN EN ISO 15189)
- 定期参加外部质量评估/室间质评
- 严格执行WHO流程并有完整SOP记录
- 双人阅片或有质量控制的二次评估
患者友好的权威资料:NHS 与英国监管机构 HFEA;循证建议可见 NICE CG156。
出报告时间
检测本身通常需60–120分钟。书面报告多在2–4个工作日可获取,常通过安全的线上平台发布,随后由医生解读。
结果解读:偏离意味着什么?
- 少精症(Oligozoospermia)——浓度偏低
- 弱精症(Asthenozoospermia)——运动力下降
- 畸形精子症(Teratozoospermia)——形态异常比例升高
- 隐精症(Cryptozoospermia)——极低浓度
- 无精症(Azoospermia)——未检出精子
考虑自然波动,常建议在约6周后按相同准备与条件复检,以提升判断可靠性。
常见原因
- 内分泌异常(睾酮、FSH、LH、催乳素)
- 遗传因素(如克氏综合征、Y染色体微缺失)
- 感染/炎症(如衣原体、腮腺炎后睾丸炎)
-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肥胖、慢性压力)
- 热与环境(紧身且保暖内衣、桑拿、农药、增塑剂、微塑料)
- 一过性因素:发热、某些药物
规范评估通常包括病史、体检、激素与必要时的遗传学检查——参见 EAU Male Infertility。
实用建议:提升精液质量
- 戒烟并减少酒精摄入
- 控制体重(减重5–10%即可见益)
- 规律中等强度运动;避免过热
- 压力管理(呼吸训练、睡眠卫生、合理工作量)
- 饮食富含蔬果、Ω-3与锌;减少超加工食品
- 谨慎补充剂(如辅酶Q10、左旋肉碱),需经医生评估
现实时间轴:可观察改善通常需至少3个月——约等于一个精子发生周期。患者友好型资料与循证建议:NHS 治疗路径与 NICE CG156。
对比与替代方案
何时就医?
- 规律未避孕同房12个月仍未受孕
- 首份结果异常或怀疑无精症
- 风险因素:精索静脉曲张、隐睾、既往放/化疗
- 阴囊疼痛、肿胀或感染迹象
基于指南的评估与处理见 EAU 指南。
流言与事实
- 流言:“做一次就够了。”——事实:指标会波动;约6周后复查可提高可靠性。
- 流言:“热水浴/桑拿能提升精液质量。”——事实:热暴露常使运动力下降;选择凉爽、透气的衣物更佳。
- 流言:“运动越多越容易怀孕。”——事实:中等强度有益;过度训练与过热反而不利。
- 流言:“保健品能解决一切。”——事实:辅酶Q10、左旋肉碱或有辅助,但不能替代病因评估与生活方式调整。
- 流言:“禁欲越久越好。”——事实:通常2–5天最佳;过长间隔可降低运动力与活力。
- 流言:“紧身内衣无所谓。”——事实:会升高睾丸温度;宽松四角裤往往更好。
- 流言:“精液分析正常就一定能怀孕。”——事实:仅为某一时点快照;还取决于排卵时机与女性因素。
- 流言:“形态必须>14%。”——事实:现行WHO阈值为≥4%正常形态;旧阈值易造成误解。
- 流言:“差值会一直很差。”——事实:感染/发热后或调整生活方式约3个月内可见改善。
- 流言:“把笔记本放腿上无影响。”——事实:直接热源会升高睾丸温度并可能降低质量。
- 流言:“咖啡因/‘能量剂’立竿见影。”——事实:适量通常可接受;大剂量、能量饮料与缺觉适得其反。
- 流言:“精索静脉曲张都要手术。”——事实:仅在选择性情形有益;需个体化并遵循指南。
- 流言:“COVID-19会导致永久不育。”——事实:可能短期影响;多在数月内逐步恢复。
- 流言:“人人都需要做DNA碎片化检测。”——事实:仅在特定指征(如反复流产)时考虑,非常规筛查。
结论
精液分析能清晰呈现当前状态。WHO参考值提供框架,但临床决策需综合趋势、病史与伴侣评估。诸多因素可被改善——在合理预期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优化,并在需要时借助现代生殖医学,你将更从容地与医生沟通下一步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