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后,胚胎迁移至子宫并嵌入子宫内膜。该过程即着床,是任何可存活妊娠的基础。本文说明着床的机制、典型时间、哪些信号更可信、如何区分着床出血与月经,以及何时进行妊娠检测更可靠。
什么是着床?
着床(implantation)指囊胚嵌入子宫内膜。外层细胞(滋养层,trophoblast)将胚胎与母体血供连接,启动胎盘形成。通常发生在受精后6–10天。只有在成功着床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才会升高——尿检与血检检测到的正是该激素(NHS:妊娠测试)。
着床何时发生?
黄体生成素(LH)峰通常早于排卵24–48小时。受精后胚胎开始分裂,于第4–5天达到囊胚期,并多在第6–10天着床。时间轴存在个体差异;排卵偏晚会整体后移。
- 第0天:受精
- 第1–3天:细胞分裂与迁移
- 第4–5天:形成囊胚
- 第6–10天:着床
实用提示:过早的阴性结果参考价值低。于预计月经日检测,可靠性更高(NHS)。
着床需要多长时间?
与内膜“锚定”的关键阶段通常需1–2天。从受精到完成着床合计多为6–12天。hCG仅在成功着床后上升,因此太早的尿检常出现假阴性(NHS)。
常见症状
许多人不会有特别感觉;如有,多为轻微且不特异:
- 下腹短暂、轻度牵拉感/痉挛
- 预计月经期附近出现极少量点滴样出血(spotting)
- 早期乏力或乳房胀痛/敏感
重要:上述表现在非妊娠周期也常见。比“直觉”更可靠的是正确把握检测时机与持续的周期跟踪(如排卵试纸),这与指南建议一致(NICE CG156)。
着床出血 vs 月经
可参考下表差异;如拿不准,应及时就医评估。
| 特征 | 着床出血 | 月经 |
|---|---|---|
| 时间 | 排卵后约6–10天 | 多为排卵后约14天 |
| 持续时间 | 数小时至1–2天 | 3–7天 |
| 量 | 极少量,点滴样 | 从少量到较多不等 |
| 颜色 | 粉红至棕色 | 常见鲜红色 |
妊娠早期少量点滴出血可属正常;若出血量多或持续时间长,应尽快就医(NHS:妊娠期阴道出血)。
如何支持着床
- 周期监测:用排卵试纸与基础体温识别受孕窗口;排卵前后同房可提高机会(NICE CG156)。
- 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饮酒、均衡饮食、规律运动与充足睡眠——均被指南反复强调(NICE)。
- 营养补充:备孕与早孕期补充叶酸;其他补充剂请遵医嘱。
- 检测时机:建议在预计月经日进行尿检;情况不明确时,可行血清hCG动态复测(NHS)。

障碍与风险因素
着床可能受内膜偏薄/炎症、子宫肌瘤或息肉、宫腔黏连(Asherman 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凝血问题,以及大量吸烟或明显肥胖等影响。评估应在生殖医学门诊个体化进行,并依循权威建议(NICE 建议)。
实用诊断
- 经阴道超声评估内膜并排除结构性病因
- 血清hCG序贯检测以随访早孕进展
- 有指征时:筛查感染或慢性子宫内膜炎
对生殖医学中的所谓“附加项目(add-ons)”应保持谨慎:不少措施证据有限。英国监管机构 HFEA 提供独立综述(HFEA 加项综览)。
反复着床失败(RIF):定义与处置
即便多次移植高质量胚胎仍未获得临床妊娠,常被称为 RIF。病因可为子宫因素、胚胎/遗传、内分泌或全身性问题。多种免疫学检测与治疗的证据并不一致;HFEA 因此对相关加项持谨慎态度(HFEA:免疫学检测与治疗)。
推荐策略:先进行结构化评估、优化时间安排并采用循证治疗;在充分权衡获益–风险后,才考虑试验性选项。
最新循证
着床取决于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受纳性与准确时机三者的协同。指南强调生活方式、正确检测时点与理性诊断;监管机构建议对新“加项”进行批判性评估(NICE CG156,HFEA 概览)。
何时就医
如出现大量或持续性出血、明显下腹痛、头晕/昏厥、发热,或在妊娠试验阳性的同时伴有出血,请尽快就医。妊娠早期少量点滴出血可能属正常,但更有把握的评估应在早孕门诊完成(NHS:阴道出血)。
结语
着床是每段妊娠的起点,常在排卵后6–10天发生,体征多较隐匿。最可靠的检测结果通常在预计月经日获得。坚持周期跟踪、健康生活方式,并在出现警示信号时尽早就医,可在无需依赖证据不足的“加项”前提下,创造更佳受孕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