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 2025:原因、预警信号及现代治疗

作者头像
扎佩尔菲利普·马克思
重症监护室保育箱中的早产儿

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每十个婴儿中就有一个在妊娠37周前出生。本指南介绍如何识别风险因素、预防早产,并确保早产儿获得最佳护理。

什么是早产?

早产是指在妊娠37周0天之前分娩。临床上可分为:

  • 极早产:<28周——需要最高强度护理,器官极不成熟。
  • 非常早产:28–32周——专业的新生儿科管理,脑部和呼吸并发症风险增加。
  • 中度早产:32–36周——监测时间较短,但发病率仍然较高。

当前数据与趋势

全球早产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约10 %。在中国,2023年约为7.5%,随着预防措施和高科技新生儿护理的进步,死亡率和长期并发症持续下降。

原因——多因素综合作用

  • 感染:细菌性阴道病、泌尿道或牙龈感染。
  • 多胎妊娠 & 辅助生殖技术。
  • 宫颈功能不全:宫颈长度<25毫米或既往锥切术。
  • 胎盘问题:胎盘功能不全、早剥或前置胎盘。
  • 母体疾病:高血压、先兆子痫、糖尿病、免疫或肾脏疾病。
  • 生活方式与环境:吸烟、饮酒、慢性压力、极端饮食或体重。

识别预警信号

若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

  • 妊娠37周前出现规律且疼痛的宫缩
  • 羊水流出或羊膜早破
  • 阴道出血或强烈下坠感
  • 超声检查宫颈长度<25毫米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检测或炎症标志物可进一步评估风险。

预防早产——2025年策略

  • 孕酮:阴道凝胶或长效注射可将宫颈短的女性早产风险降低约40%
  • 宫颈环扎术/托囊:机械支撑宫颈
  • 感染筛查:BV、GBS、CMV检测并及时治疗
  • 慢性病优化管理(血压、血糖、甲状腺功能)
  • 减压、戒烟戒酒、均衡营养

早产急性威胁:如何处理?

指南建议使用抑制宫缩药延缓至少48小时,为胎肺成熟激素提供时间。世卫组织抗产前皮质类固醇指南证实,倍他米松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并发症。

现代新生儿科与亲子结合

三级围产期中心重视:

  • 温和通气(nCPAP、HFNC)低峰压
  • 高科技保育箱配光疗及降噪
  • 人乳库及个性化营养调整
  • 严格感染预防(封闭式护理系统)

袋鼠护理:每日皮肤接触可稳定呼吸和体温,增强亲子关系。

长期预后与随访

多学科早期干预下,超过90%的中度早产儿可达正常学龄水平。常见问题包括:

  • 精细运动发育延迟
  • 视听障碍——需定期筛查
  • 慢性呼吸道疾病(BPD、哮喘)
  • 注意力与学习困难

研究与未来

免疫组学检测:尝试在20周前预测早产风险。
人工子宫:动物研究已使“子宫内”时间延长28天。
微生物组疗法:早期试验探讨益生菌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家庭支持资源

世卫组织汇集国际指南与实用手册,早产儿家庭可获得支持。家长互助群、哺乳顾问及早期干预项目提供切实帮助。

结论

并非所有早产都可预防,但了解风险、关注预警信号并采用先进治疗,可显著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发育质量。

免责声明: RattleStork 的内容仅用于一般信息与教育目的。 不构成医疗、法律或其他专业建议;不保证任何特定结果。 使用该信息需自行承担风险。 详情请参阅 完整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解答(FAQ)

在中国,约有7.5%的婴儿早产。全球平均约为10%。

妊娠24周前宫颈长度<25毫米是强风险因素。阴道用孕酮或宫颈托囊可显著降低风险。

可以。在宫颈短或有既往早产史的女性中,孕酮凝胶或注射可将早产风险降低约40%。

对于宫颈严重功能不全(<20毫米)或既往晚期流产史,常采用手术环扎或硅胶托囊。

抑宫缩药(如阿托西班、硝苯地平)可延迟产程24–48小时,为注射皮质类固醇或转运至围产中心争取时间。

两次倍他米松(2×12毫克)可使新生儿死亡率降低约30%,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减少约45%。

常用nCPAP、高流量鼻导管及低峰压温和通气,以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风险。

每日至少60分钟皮肤接触可稳定体温、心率和呼吸,并增强亲子关系。

阴性结果(<50ng/ml)具有95%以上的阴性预测值:大多数女性一周内不会分娩。

常见精细运动迟缓、慢性呼吸道疾病(BPD)和学习困难。早期多学科干预可减轻这些缺陷。

研究性检测分析炎症信号,20周前预测准确率超过95%,待临床批准。

初步研究表明,靶向益生菌可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风险减半,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