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精子捐献与相关辅助生殖(ART)是合法但高度监管的医疗行为。本文以最新公开政策为依据,说明哪些做法被允许、哪些被严格禁止;临床(持证)路径与私下约定的差异;法定亲子关系如何确定;捐献者与通过捐献出生子女的信息与隐私边界;以及最常见的法律、医疗与合规风险。需要私下撮合或跨境方案的读者,请格外留意本文列出的禁区与合规清单。
中国的核心法律与监管框架
ART 的总纲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明确:ART 只能在医疗机构内、以医疗为目的实施,须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与伦理原则;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国家卫健委:《管理办法》;国务院公报版:gov.cn)。与之配套的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人类精子库基本标准和技术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卫健委发布通知:发布页,文本示例:《精子库标准/规范》、《技术规范》(影印件))。
- 机构准入与名录:仅限经批准的医疗机构与人类精子库从事 ART/供精业务,官方会定期公布/更新名单(卫健委「辅助生殖机构」专页:nhc.gov.cn;2025年4月更新通知:妇幼司通告)。
- 接受人群(临床实践):各地普遍要求依法登记结婚的异性夫妻,并符合医学适应证。未婚女性在境内使用 ART 的需求讨论不断,但主流做法仍是不予提供(媒体/医生解读示例:新浪财经报道)。
- 代孕与买卖禁令:管理办法明确任何形式代孕与配子/胚胎买卖均被禁止;立法与执法层面持续强调不得以合法化误读取消禁(参考评论与报道:人民网评论)。
合规临床供精 vs 私下/居家约定
在持证机构/精子库路径
- 法律关系:在合规机构完成告知同意、病历与实验室全流程记录后,捐献者不作为法定父亲登记;亲子关系依民政/户籍登记及医疗文书确立(依据《管理办法》的“医疗目的、机构内实施”原则:条文)。
- 筛查与可追溯:规范要求感染病原(如 HIV、HBV、HCV、梅毒等)筛查、标本隔离/复检、冷冻保存与完整追溯(技术规范与精子库规范:下载)。
- 匿名与信息边界:中国采取匿名供精模式;不存在向公众开放的“受赠子女查询捐献者身份”的国家登记。为降低近亲婚配风险,精子库建立供精者信息管理系统并提供婚前医学咨询等服务(央广网解读:cnr.cn)。
- 数量控制:各精子库依据伦理与区域人口学原则设置使用上限以降低同源后代聚集风险(规范强调伦理与风险控制;详见:发布通知)。
私下/居家途径
谁可以在中国接受供精?流程与要点
主流临床路径针对依法登记结婚的异性夫妻,且符合医学指征。典型流程包括:门诊/伦理咨询与签署同意书 → 经持证精子库进行合规供精匹配与复核 → 周期管理与 IUI 或 IVF/ICSI → 妊娠随访与病历归档(见技术规范与精子库规范:精子库规范、技术规范)。
- 未婚女性:境内主流实践仍不提供 ART/供精服务(医生与媒体解读:报道)。
- 同性伴侣:因婚姻登记制度与 ART 适用范围,境内医疗机构不提供基于同性婚姻的供精治疗。
法律后果:亲子、抚养、遗产与隐私
在持证机构完成的合规供精中,亲子关系按婚姻登记与医疗记录确立,捐献者不承担法定父子关系及其抚养/继承义务。反之,非医疗机构内的私下安排,可能导致亲子争议、抚养费纠纷与个人信息泄露等高风险。禁止买卖配子/胚胎与禁止代孕的红线一旦触犯,还会引致行政与刑事风险(依据《管理办法》:条文)。
中国场景下的高频“坑”
给打算“私下找捐献者”的读者:合规清单
- 仅通过国家批准的人类精子库与持证医疗机构开展供精治疗(机构名录与更新:卫健委专页)。
- 严禁任何形式的买卖配子/胚胎、代孕与商业中介;亦勿发布/转发此类信息(《管理办法》:条文)。
- 保存并核对全链路文书:知情同意、筛查报告、冻存与复检记录、样本编码与交接、病历摘录。
- 对“跨境方案”务必先行法律与伦理评估;境内外规则差异与回国后的登记、医保、亲子确认可能非常复杂(媒体与学术综述可供初步参考)。

结语
中国对精子捐献与 ART 的监管要点清晰:只允许在持证医疗机构内、以医疗目的实施;禁止买卖配子/胚胎与任何代孕;采取匿名供精与精子库信息管理以降低近亲风险(法规与通知:管理办法、规范/伦理原则发布、央广网解读)。只要坚持“机构内实施 + 全流程留痕 + 不触红线”,大多数法律与医疗风险都可控;反之,私下/居家路径风险显著,不建议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