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內人工授精(ICI)2025:定義、證據、流程、時機、安全與比較

作者的大頭貼
扎佩爾菲利普·馬克思
放置於乾淨表面的無菌收集杯與無針一次性注射器,用於子宮頸內人工授精

子宮頸內人工授精(Intracervical Insemination,ICI)是一種操作相對簡單的生育助攻方法。將精液樣本放置於陰道後穹隆、靠近子宮頸的位置;之後精蟲會自行經由子宮頸、子宮腔與輸卵管游向卵子。本文以臨床上客觀、清楚的方式說明 ICI 的定義、實際效益、安全執行、適當時機,以及其相較於 IUI、IVF 與 ICSI 的定位。

什麼是 ICI?

ICI 指將精液樣本置於子宮頸管附近。此方式順應精蟲的自然路徑,所需器材較少。相較之下,子宮腔內人工授精(IUI)會將經處理的樣本直接注入子宮腔;體外受精(IVF)與單一精蟲卵細胞質內注射(ICSI)則於實驗室完成受精過程。

證據與成功率

綜整研究顯示,在許多情境下,IUI 的效果往往優於 ICI,特別是在樣本經適當處理且時機拿捏精準時。臨床實務中,ICI 每一週期達成懷孕的機率常被務實估計為約 5–15 %。實際機會主要受年齡、致病原因、精液品質與時機精確度影響。可參考比較捐精情境下 ICI 與 IUI 的系統性綜述 Cochrane 以及精液檢驗之實驗室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手冊(第六版)

材料與準備

  • 無菌收集杯、無針一次性注射器、乾淨鋪墊;必要時使用一次性手套。
  • 等待樣本自然液化;避免高溫或低溫環境。
  • 使用對精蟲友善的產品;避免降低活動力/存活力的添加物。
  • 紀錄事項:日期、時間、週期日、捐贈者/批號資訊、處理步驟與任何異常。
  • 事前釐清:感染篩檢、知情同意、運送安排與在地規範要求。

實務步驟

具體安排可有差異,但基本原則相同:

  • 依精子庫規範取得或解凍樣本,並進行快速目視檢查。
  • 緩慢將樣本置於子宮頸外口附近,避免用力與受傷風險。
  • 置入後平躺休息數分鐘;避免突然動作。
  • 所有一次性器材須安全丟棄;禁止重複使用。

關於捐精之安全取得與於家中使用的指引,可參考英國主管機關: HFEA

時機與週期

時機至關重要。ICI 應盡量在排卵附近進行。常見做法是在黃體素(LH)試紙呈陽性當天實施一次,必要時於隔天再嘗試。透過 LH 試紙、子宮頸黏液與基礎體溫的週期觀察可提供支援;最精準的方法是由醫療人員以超音波監測。若週期不規律,規劃多次、時機良好的嘗試是合理的。

比較:ICI · IUI · IVF · ICSI

指標ICIIUIIVFICSI
場所/情境門檻較低;置於子宮頸附近臨床環境;經處理樣本注入子宮臨床+實驗室;於實驗室完成受精臨床+實驗室;逐一卵子進行顯微注射
樣本性質未處理或已處理清洗並篩選之精蟲已準備之精蟲;與卵子共培養將單一精蟲注入卵子
每週期成功較低;高度仰賴時機中等;誘發排卵時更高高於 IUI;受年齡影響與 IVF 相近;對明顯男性因子具優勢
複雜度低–中中–高高(顯微操作)
主要風險有限;衛生/篩檢關鍵誘發排卵下之多胎風險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手術風險、多胎同 IVF+潛在細胞損傷
典型適用無嚴重不孕因子之起始選項不明原因不孕、輕度男性因子、捐精輸卵管因子、子宮內膜異位、IUI 失敗後明顯男性因子、既往受精失敗

方法選擇受年齡、檢查結果、精液品質、時間規劃與個人承受度影響。各專業指引建議進行個別化評估,採取分階段策略。

安全與感染防護

進行 ICI 前,建議備有近期之可傳染感染篩檢結果。精子庫遵循既定之篩檢與隔離要求。若為私下安排,應確保充分知情同意、可追溯文件、明確責任分工與安全物流。使用對精蟲友善的用品,避免溫度壓力,不可重複使用一次性材料。

若出現疼痛、發燒、異常分泌物或出血,應就醫評估。精液檢驗之實驗室標準可參考世衛手冊。

精液來源與處理

可選擇伴侶樣本、熟識捐贈者,或精子庫提供之新鮮/冷凍樣本。各選項皆涉及醫療、管理與法律面向。透過精子庫之捐贈遵循品質、安全與可追溯等明確標準。對於私下協議,完善的告知、檢測、同意、紀錄與清楚的溝通管道,對安全與成功至關重要。

何時就醫評估?

若於多個時機良好的週期仍未懷孕;或月經週期不規則;懷疑子宮內膜異位或輸卵管因素;精液分析顯著異常;反覆流產;或出現疼痛、發燒、出血等症狀,皆應安排評估與諮詢。年齡、檢查結果與精液品質有助判斷 ICI、IUI、IVF 或 ICSI 何者較合適。

RattleStork —— 規劃與交流 ICI 的空間

RattleStork 支援以負責任方式規劃成為父母之路的個人。平台提供經驗證的個人檔案、安全的交流環境與實用的個人工具,例如看診筆記、週期/時機紀錄與私人待辦清單。RattleStork 不提供醫療服務,亦不取代臨床建議,但能協助整合資訊並連結合適對象。

RattleStork 應用展示:個人檔案驗證、安全交流與 ICI 規劃的個人筆記
RattleStork:找到社群、結構化資訊,讓你的 ICI 規劃井然有序。

結論

ICI 為生育助攻的可行入門選擇。成功率主要取決於年齡、病因背景、樣本品質與時機精準度。安全性建立於乾淨材料、清楚約定、可靠檢測與完整紀錄之上。評估 ICI 時,應客觀與 IUI、IVF、ICSI 比較,必要時納入醫療評估,以做出知情決策。

免責聲明: RattleStork 的內容僅供一般資訊與教育之用。 不構成醫療、法律或其他專業意見;不保證任何特定結果。 使用本資訊需自負風險。 詳情請參閱 完整免責聲明.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

ICI 係將精液樣本放於陰道後穹隆、靠近子宮頸處,讓精蟲自行通過子宮頸、子宮與輸卵管抵達卵子;受精與著床皆在體內進行,技術要求相對簡單。

ICI 的樣本位於子宮頸前方且多為未處理;IUI 則將清洗並濃縮的樣本以導管直接注入子宮腔,於許多情況可提高成功率,但需在臨床環境進行。

實務上常見約 5–15% 的區間,受年齡、不孕原因、樣本品質、週期規律性與時機精準度影響;通常會在更換方法前進行數次規劃完善的嘗試。

應盡量貼近排卵;不少人在 LH 試紙呈陽性當天嘗試,必要時隔日再試;由超音波監測進行的時機規劃最為精準。

多數人認為此流程簡短且耐受性佳;在清潔技術下,相關風險較低,但若出現疼痛、發燒、異常分泌物或出血,應就醫排除感染或其他原因。

無菌收集杯、無針一次性注射器與乾淨表面;可選一次性手套;使用對精蟲友善的材料,並於單次使用後安全丟棄所有一次性用品。

需要;射精後應等待自然液化以降低黏稠度;避免極端溫度,以免降低精蟲活動力。

若有需要,可少量使用對精蟲友善的潤滑劑;許多常見凝膠會降低活動力;避免樣本接觸不合適的產品。

不少人會平躺休息數分鐘以減少回流;更長時間臥床的效益未有定論,通常可在不久後恢復輕度日常活動。

常建議在數個時機掌握良好的週期未成功後進行中期評估;依年齡、結果與精液品質,改採 IUI 或 IVF/ICSI 可能更能提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