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共同育兒應用程式與網站比較

作者的大頭貼
作者:Zappelphilipp Marx2025年7月3日

共同育兒現已成為傳統家庭模式的有吸引力替代方案,在德國日益受到歡迎。共同育兒中,兩位或多位成年人有意識地成為父母,無論是否同住。對於單身者、LGBTQ+家庭及其他非傳統生活方式,提供多樣優勢。本文將介紹 2025 年最佳共同育兒應用程式與網站,說明德國法律框架,並探討此育兒模式的優缺點。

什麼是共同育兒?

「共同育兒」(亦稱「共同父母制」)指的是多位成年人事先約定共同撫養一名孩子,而不必進入傳統婚姻或戀愛關係。這種模式中,大家分擔經濟責任、教養任務與決策權限,無論是住在不同家庭或同住一處。典型情境如兩位朋友希望有孩子但不以伴侶身份同住,或一對男同志與一對女同志希望共同擁有一個孩子。

由於德國法律傳統上採用「父母子女」模式,共同育兒情境中會產生法律灰色地帶。因此強烈建議簽訂書面共同育兒合約,以提前釐清扶養、監護、照顧及衝突解決等重要問題。

2025年最佳共同育兒應用程式與網站

1. RattleStork

簡介:
RattleStork 最初是一個私人精子捐贈平台,但逐漸整合了共同育兒的元素。透過詳細的個人資料,使用者可以尋找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相符的對象。內建的聊天功能有助於早期建立信任。無論是匿名或公開的捐贈及共同育兒,該平台都提供了很大的彈性以達成個別協議。

2. Modamily

  • 可用於: iOS、網頁
  • 特色: 共同育兒作為核心能力,深入的匹配檔案
  • 費用: 不同的訂閱模式(網站提供詳細資訊)
  • 適合對象: 尋找長期共同育兒的個人
  • 網站:   https://www.modamily.com

簡介:
Modamily 是最知名的國際替代家庭模式平台之一。那些有意選擇共同育兒的人,可以在此輸入他們的想法並找到合適的對象。詳細的個人檔案描述性格特質、育兒觀念及時間安排。此外,若有需要,還提供心理或法律議題的專業諮詢服務。

3. CoParents

  • 可用於: iOS、Android、網頁
  • 特色: 全球用戶基礎,廣泛的篩選選項,共同育兒與精子捐贈
  • 費用: 基本模式通常免費,進階功能需付費
  • 適合對象: 開放接受跨區域或國際聯繫的使用者
  • 網站:   https://www.coparents.com

簡介:
尋找德國共同育兒夥伴並同時希望拓展國際視野的人,在 CoParents 可以找到許多機會。由於平台具有國際性,選擇豐富。但需注意,與外國人共同育兒時,需考慮額外的法律與行政問題(例如簽證、跨境子女扶養費等)。

4. Familyship

  • 可用於: 網頁
  • 特色: 德語社群、工作坊及專家網絡
  • 費用: 根據服務方案不同
  • 適合對象: 尋找共同育兒夥伴並需要豐富資訊的人
  • 網站:   https://www.familyship.org

簡介:
Familyship 不僅提供尋找共同父母的機會,還通過線上研討會、指南、部落格以及法律、心理學和醫學等領域專家的聯繫提供支持。這對於那些剛開始了解共同育兒主題並對在德國法律範圍內的具體實施有疑問的人特別有吸引力。

5. Pride Angel

  • 可用於: 網頁
  • 特色: 專注於 LGBTQ+ 家庭,提供精子捐贈和共同育兒資訊
  • 費用: 部分免費,部分功能需付費
  • 適合對象: 尋找共同父母或捐贈者的彩虹家庭
  • 網站:   https://www.prideangel.com

簡介:
Pride Angel 最初來自英語國家,但在德國越來越多 LGBTQ+ 伴侶及單身人士也開始使用這個平台。平台重點是多元彩虹家庭模式,包括共同育兒、卵子捐贈、精子捐贈等。使用 Pride Angel 時,應注意德國法律與其他地區可能存在的差異,並將相關資訊調整符合本地法律。

6. WeAreFamily

  • 可用於: 網頁
  • 特色: 以社群為導向,交流各種家庭概念
  • 費用: 基礎功能通常免費,部分服務或諮詢需付費
  • 適合對象: 希望與歐洲範圍內共同育兒社群交流的用戶
  • 網站:(相對較新的服務,部分內容為英文)

簡介:
WeAreFamily 是一個相當年輕且面向歐洲的門戶網站,支持共同育兒作為多種可能的家庭形式之一。透過群組和論壇功能,會員可以建立聯繫、分享經驗,並在需要時認識潛在的共同父母。由於跨國界的特性,提供了多樣化的建議和聯繫資源。

7. ParentLink

  • 可用於: iOS、Android、網頁
  • 特色: 社群為基礎,整合行程安排與聊天功能
  • 費用: 基礎功能免費,高級選項需付費
  • 適合對象: 除了共同育兒外,還注重建立網絡的父母
  • 網站:   https://www.parentlink.com

簡介:
ParentLink 將共同育兒與強大的社群平台結合。用戶不僅可以在此尋找合適的共同父母,還能組織行程、諮詢會談及私人聊天。 直覺的使用者介面有助於連結與協調。

8. TogetherParents

  • 可用於: 網頁、Android
  • 特色: 專注於彈性教養模式,提供專家論壇與諮詢服務
  • 費用: 訂閱模式,含免費試用期
  • 適合對象: 重視專業諮詢與彈性時間模式的用戶
  • 網站:   https://www.togetherparents.com

簡介:
TogetherParents 針對除了尋找共同父母外,也重視專業諮詢與專家論壇交流的人群。該平台支持彈性教養模式,並提供多種工具以規劃與組織家庭日常。

9. CoFamilyHub

  • 可用於: iOS、Android、網頁
  • 特色: 創新的匹配算法、整合日曆功能與財務規劃工具
  • 費用: Freemium 模式,提供選擇性應用內購買
  • 適用對象: 尋求全面協助共同育兒組織的用戶
  • 網站:   https://www.cofamilyhub.com

簡介:
CoFamilyHub 結合最先進的技術與廣泛的服務內容。除了精確的匹配系統外, 平台還整合了共同日曆管理與財務規劃工具,以簡化共同育兒的日常組織。

德國法律面向:應注意什麼?

雖然共同育兒日益普及,但德國目前尚無針對此模式的明確法律規定。 因此通常適用一般家庭法規定。這導致孩子在法律上最多只能有兩位父母。 對於有超過兩位成年人的共同育兒情況,監護權與扶養問題仍存在未解決的疑問。

因此強烈建議制定一份共同育兒協議,將所有重要事項 (監護權分配、扶養義務、探視規定、決策權限等) 以書面形式記錄。特別是在德國背景下,若透過德國診所進行精子捐贈, 所謂的精子捐贈者登記法(SaRegG)也可能發揮作用。如有疑慮,建議尋求法律專業諮詢。

共同育兒的優缺點

優點:

  • 擴展資源: 財務、時間與照護分散於多方,對孩子與父母皆有助益。
  • 家庭模式的彈性: 共同育兒不依賴浪漫關係;不同生活方式可在此找到共同基礎。
  • 對孩子的豐富性: 孩子可能接觸多位重要照顧者,受益於多元視角。
  • 個別契約自由: 協議可精確制定,無需進入婚姻或伴侶關係結構。

缺點與挑戰:

  • 法律上的不確定性: 若無明確的共同育兒法律,衝突時常需昂貴且不確定的司法程序。
  • 高溝通成本: 多方參與時,關於兒童照護、財務、決策權的協調有時相當複雜。
  • 情感上的複雜性: 新伴侶、搬遷或共同育兒者生活目標的改變可能會對結構造成壓力。
  • 不承認超過兩位父母的官方身份: 不允許超過兩位法定父母,這為額外的共同育兒者創造法律灰色地帶。

結論

共同育兒提供了一種現代且靈活的方式,共同撫養孩子,而不必依賴傳統家庭模式。選擇這條路的人應該意識到,德國沒有專門針對共同育兒的法律規定。因此,一份完善的共同育兒協議非常重要,尤其當涉及精子捐贈時。眾多平台如RattleStork、Modamily、CoParents、Familyship、Pride Angel、WeAreFamily,以及新興的ParentLink、TogetherParents和CoFamilyHub,方便配對合適的夥伴,並提供重要的資訊資源。透明的溝通、共同的育兒價值觀以及必要時的法律諮詢,是成功共同育兒的關鍵。

常見問題(FAQ)

共同育兒不要求父母間有浪漫關係。多位成年人有意達成協議,共同承擔孩子的教養、財務與照顧責任。傳統家庭中,父母通常是同住或已婚的伴侶。

共同育兒協議有助於明確劃分責任、監護權安排及財務方面。尤其在爭議發生時,書面文件可作為基礎,避免日後產生不清楚的情況。雖然此類協議無法涵蓋所有可能的法律漏洞,但對於透明度和公平性有顯著貢獻。

根據德國法律,孩子在法律上僅限於兩位父母。其他關係人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扮演父母角色,但不被認可為「法律上的父母」。這在涉及三或四位成年人共同育兒的情況下,會產生法律上的灰色地帶。

許多實踐共同育兒的伴侶或個人,如果無法自然受孕,會需要精子捐贈者。像RattleStork這樣的平台因此提供精子捐贈與共同育兒一站式服務。重要的是要釐清捐贈者與共同父母之間的法律權利,以避免誤解。

首先考慮你是希望聚焦於國內還是國際範圍。有語言或法律偏好嗎?一些平台,例如Familyship,在德國有強大根基,其他如CoParents則採取國際化策略。你也應該注意費用、用戶評價和隱私政策。

重要的是誰擁有孩子的法律監護權,以及在衝突時誰有權決定(例如醫療介入、學校選擇)。贍養費問題(誰支付多少及為何)也應該明確。如果孩子是透過精子捐贈受孕,精子捐贈者登記法可能還涉及其他規定。

共同父母其中一方開始新的伴侶關係可能會改變動態。理想情況下,這類情況會在共同育兒協議中事先規定,例如誰保留哪些責任、新伴侶如何被納入,或他是否能在孩子生活中扮演角色。開放且尊重的交流非常重要。

是的,但這需要更密集的組織,特別是在兒童照護方面。許多共同育兒夥伴會約定輪流照顧模式,或規劃固定的探視時間和居住地點。產生的旅行費用和後勤問題(例如假期安排、週末探訪)可以在協議中明確,以避免爭執或不確定性。

稅務規定(例如兒童津貼、稅務免稅額)在德國通常與法律上的父母或孩子的居住地相關聯。如果涉及多位共同父母,情況可能更複雜。此時與稅務局詳細確認或諮詢稅務顧問是明智的做法。

若發生意見分歧,調解可先幫助恢復溝通。許多共同育兒協議規定,在採取法律行動前,應先由中立第三方進行調解程序。若調解無效,最後手段是向家庭法院申訴。然而,德國缺乏對共同育兒的明確法律規範,可能導致結果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