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指在持續12個月定期無保護性行為下未能懷孕。全球約15%的夫妻受影響,其中約半數原因在女性。
定義:原發性與繼發性不孕
原發性不孕 指從未懷孕過。
繼發性不孕 描述儘管有過懷孕經驗,仍未能成功懷孕的情況。
主要原因
病因可分為荷爾蒙、解剖、遺傳及環境因素。
1. 多囊卵巢綜合症(PCOS)
多囊卵巢綜合症(PCOS)影響6–10%的育齡女性。胰島素抵抗和升高的雄激素水平導致不規則或缺失排卵。
- 診斷: 鹿特丹標準——不規則週期、高雄激素血症、超聲波下多囊卵巢。
- 治療:
- 體重減輕5–10%可顯著降低雄激素。
- 二甲雙胍改善胰島素抵抗的週期。
- 來曲唑提高活產率(27.5%對比克羅米芬的19.1%; Legro 等人 2014)。
2. 無多囊卵巢綜合症的排卵障礙
甲狀腺功能障礙(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及高催乳素血症可能阻止排卵。
- 診斷(週期第2–5天): 促甲狀腺激素(TSH)、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游離甲狀腺素(fT3/fT4)、催乳素。
- 治療: 甲狀腺功能低下症使用左甲狀腺素;多巴胺激動劑(如溴隱亭)可在多達70%的病例中使週期正常化(PubMed 2006)。
3. 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子宮內膜細胞生長在子宮外,導致疼痛性粘連。
- 診斷: 腹腔鏡手術並進行組織學確認。
- 治療: 微創切除可使懷孕率提高20–30%(WHO 2013)。
4. 輸卵管因素
輸卵管的粘連或狹窄,常因感染引起,阻礙卵子和胚胎的運輸。
- 診斷: 子宮輸卵管造影(敏感度65–95%)(研究 2012)。
- 治療: 輸卵管灌注或修復手術可恢復40–60%;嚴重阻塞時,試管嬰兒通常是首選。
5. 子宮異常與肌瘤
畸形(如子宮中隔)和肌瘤可能影響胚胎著床。
- 診斷: 3D超聲,宮腔鏡檢查。
- 治療: 宮腔鏡切除可使活產率提高30–40%(RCOG 第24號)。
6. 遺傳與免疫因素
平衡性染色體異常和抗磷脂抗體可能阻礙胚胎著床。
- 診斷: 核型分析,自體抗體篩查。
- 治療: 低劑量肝素加阿司匹林可提高APS患者的著床率(Cochrane 評論)。
7. 特發性不孕症
儘管進行了全面的檢查,但多達15%的病例仍找不到原因。IUI(每週期成功率10–15%)或IVF(每週期成功率30–35%)在此提供最佳機會。
8. 男性因素
約40%的夫妻中,男性是導致不孕的原因。
- 精液分析(WHO 2021): 超過1500萬/ml,活動率超過40%,形態超過4%(WHO 2021)。
診斷步驟
- 病史及週期記錄(週期長度、症狀、生活方式)
- 激素檢測(週期第2–5天:FSH、LH、AMH、TSH、催乳素、雌二醇)
- 經陰道超聲波(窩卵泡、肌瘤、囊腫)
- 子宮輸卵管攝影(輸卵管通暢性)
- 懷疑子宮內膜異位症或粘連時的腹腔鏡檢查
- 反覆流產的基因分析
依年齡的成功機率
該 德國IVF登記處(D·I·R) 於2023年每次胚胎移植記錄:
- 35歲以下:30% 活產率
- 35–39歲:20%
- 40歲及以上:10%
輔助技術:IUI與IVF比較
子宮內人工授精(IUI): 每週期成功率10–15%;費用約300–500歐元
體外受精(IVF): 每週期活產率25–35%;費用約3000–5000歐元
Quelle: ESHRE 輔助生殖技術指南
檢查期間
– 35歲以上女性:建議6個月後
– 35歲以下女性:建議12個月後
Quelle: ESHRE 2015
診所檢查清單
- 記錄週期資料(體溫、子宮頸黏液、排卵症狀)
- 準備醫療報告和藥物清單
- 安排超音波和子宮輸卵管攝影(HSG)預約
- 檢查健康保險給付
生活方式與飲食
BMI在20–24 kg/m²及地中海飲食有助於提升生育力。
- 每日400微克葉酸和1克Omega-3脂肪酸(研究 2016)
- 每週150分鐘中度有氧運動
- 避免反式脂肪和高度加工食品
環境因素與毒素
內分泌干擾物如BPA和鄰苯二甲酸鹽會影響卵子品質。
- 使用玻璃或不鏽鋼容器代替塑膠
- 有機食品以減少農藥
- 過濾飲用水以防止多氯聯苯(PCB)和重金屬(EFSA 2024)
結論
女性不孕症是多方面的。結構化診斷、針對性治療及生活方式調整能顯著提升成功懷孕的機會。請與你的生育中心密切合作,並遵循循證指南,邁向理想寶寶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