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精子捐贈與相關輔助生殖(ART)是合法且高度管制的醫療行為。本文以最新公開資料整理:哪些行為被允許、哪些禁止;持證院所路徑與私下居家安排的差異;誰可使用捐贈精子;法定親職如何認定;捐贈者與捐贈所生子女的資訊/隱私邊界;以及常見的法律與醫療風險。文中直接連結至主管機關與法規來源,並提供私人媒合模式(例如透過 RattleStork)的實務清單。
核心法規架構(臺灣)
人工生殖以《人工生殖法》為總則(2007年公布),目的在維護不孕夫婦、捐贈者與子女權益,並兼顧倫理與公共衛生。衛福部另有技術規範與倫理原則、捐贈作業規定與統計年報(如:國健署人工生殖年報(英文))。
- 僅限合格醫療院所:ART 只能在經許可之醫療院所實施;院所必須依規定建立完整病歷、實驗室追溯與同意文書(衛福部公布之英文版法條 PDF)。
- 適用對象(現況):實務上主要限於依法結婚之異性配偶且具醫學指征;外界多年倡議將對象擴大至單身女性與女性同志伴侶,2024–2025 年仍在研議階段,尚未完成修法落地(Taipei Times;AmCham Taiwan;ECCT Euroview)。
- 匿名捐贈與資訊提供:受術配偶不得指定特定捐贈者,院所不得依捐贈者指定特定受術者;院所可提供「族群/膚色/血型」等非識別資訊供參(人工生殖法第13條,臨床說明例:NUWA FAQ)。
- 代孕:目前在臺灣不合法;主管機關另評估是否以專法討論,惟截至 2025 年 10 月仍未開放(僑委會摘要;Taipei Times 社論)。
- 補助與統計:自 2021 年起推動 IVF 補助方案,各地執行細節與名額請以最新公告為準(國健署英文頁)。
合格院所捐贈 vs 私下/在家安排
於合格院所(精子庫/生殖醫學中心)
- 法定親職:在合格院所完成合法程序與文件時,捐贈者不會成為法定父親;親職依婚姻登記與醫療文書認定(依《人工生殖法》之院所施術、病歷記錄義務;見上開法條 PDF)。
- 篩檢與追溯:強制感染症篩檢(如 HIV、B/C 型肝炎、梅毒等)、必要隔離/覆驗、冷凍保存與樣本編碼追蹤(年報與技術實務:國健署)。
- 使用上限:依倫理與在地政策,多由院所管制捐贈使用數量以降低近親風險;有研究與二手資料指出臺灣採「每位捐贈者僅對一組受術配偶」的嚴格模式(背景評論:Impact Ethics,維基彙整:Sperm donation laws by country)。實務以院所規範為準。
- 補償而非報酬:有上限的交通/營養等補貼,常見區間為新臺幣 5,000–8,000 元/次(Taipei Times 2016)。
私下/居家安排
- 法律風險:不在合格院所內施術、缺乏標準文件與檢驗追溯,易衍生親職/扶養爭議、個資與公共衛生問題;若涉及媒合廣告或金錢交易,可能觸法。
- 醫療風險:無強制篩檢與隔離、缺少冷鍊與證據鏈,感染與品質風險顯著高於院所管道。
誰可以在臺灣使用捐贈精子?(與流程重點)
目前主流實務為已婚異性配偶且符合醫學條件;通常要求至少一方使用自身生殖細胞,不能同時使用「捐卵+捐精」(早期官方解說與報導:Ketagalan Media;Taiwan Panorama)。是否擴大至單身女性與女女伴侶,仍待修法完成(AmCham Taiwan)。
- 門診評估與諮商(醫療、法律與倫理說明;簽署同意書)
- 捐贈者媒合(院所/精子庫依法提供非識別資訊;不得挑選特定個人)
- 週期準備(生理週期監測、必要用藥)
- 施術(IUI 或 IVF/ICSI,以醫囑為準)
- 追蹤(妊娠檢測、母胎與新生兒照護;病歷留存)
法律後果:親職、扶養、遺產與隱私
在合格院所之合法捐贈下,捐贈者不具法定父子關係,不負扶養與繼承義務;親職依婚姻與戶政規定辦理。反之,私下安排因缺乏院所文件與追溯,容易發生親職認定與扶養紛爭,且可能牽涉醫療責任與個資外洩。代孕在臺灣目前為不合法,相關商業行為與跨境安排亦存在高風險(OCAC;Taipei Times)。
常見風險提示(臺灣場景)
- 「匿名網路捐精/到府捐精」:涉及私下媒合與缺乏醫療監管,法律與感染風險極高。
- 文件失誤:同意書與病歷記載不全,可能動搖預期親職安排;務必使用院所制式文件(法條:人工生殖法)。
- 跨境輸入/輸出:標本跨境需符合我國與對方國規範;返臺後之登記、醫療與保險認定可能複雜,建議先行法律評估。
- 資訊期待落差:因匿名制度,受術方無法獲得可識別之捐贈者身分;僅能取得族群/膚色/血型等非識別項目(第 13 條)。
私人模式(RattleStork)在臺灣的實務清單
- 務必導入合格醫療院所進行檢驗、隔離、保存與施術,並完成所有法定文書(人工生殖法)。
- 嚴禁任何形式的配子/胚胎買賣或代孕安排;避免張貼或轉發相關招募訊息。
- 完整保存證據鏈:同意書、檢驗報告、冷凍與覆驗紀錄、樣本編碼與交接單、病歷摘要(國健署年報)。
- 遇到複雜情形(跨境、親職認定、資安)先諮詢生殖專科與法律顧問。

結語
臺灣的關鍵原則很清楚:院所內施術、匿名捐贈、嚴禁代孕與商業化,並以文件留存與檢驗追溯確保安全。是否擴大對象至單身女性與女女伴侶,2025 年仍在政策研議中;在新法上路前,請以現行《人工生殖法》與院所規範為準(AmCham Taiwan;Taipei Times)。走合規院所路徑、把文件與流程做好,能有效降低大部分法律與醫療風險。

